滋补食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保健品产业链,认准3只龙头股 [复制链接]

1#
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 http://www.zkyyhhyy.net/index.html

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健康,随着年龄逐步增长,确实需要吃些补品调理一下身体,无论是中药,还是保健品,未来确定性都是比较高

保健食品通用标准中,将其定义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保健品主要分为四大类,膳食补充剂、体重管理、和传统滋补、运动营养品。

膳食补充,主要是补充膳食补充剂以及维生素,补充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

体重管理主要起到减轻体重、瘦身的作用。

传统滋补品主要是中医药。

运动营养品,一般在运动中起到补充营养、增肌等功能。

保健品在20年的市场规模为亿元,其中,膳食补充剂及维生素亿元,占比60%,传统滋补亿元,占比33.55%,体重管理亿元,占比4.77,运动营养品35亿元,占比1.31%。

预计到25年市场规模为亿元。人均消费量为元,同年美国、澳洲、日本的人均消费金额分别为元、元、元,高于我国人均消费量的5倍。美国市场渗透率为50%,粘性用户60%,中国仅有20%渗透率和10%的粘性用户。

我们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际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19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1.76亿人,占比已经达到了12.6%,与日本年的水平相当。根据中国全国老龄办,预计2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33年突破4亿,占比四分之一,50年达到峰值,占比三分之一。

老年保健品的消费是使用者和购买者分离,年轻人是购买老年保健品的主力。超过5成老年人保健品通过他人获赠,近3成是子女购买,只有2成是自己购买。根据CBNData,在天猫购买保健品的人群中,约40%为90后,30%为后,90后人均占比持续增长。

我国保健品行业市场比较分散,在比较长的时间内,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对比美国成熟的市场,市场集中度也不高,营收最高的NBTY仅占整个市场的5.8%,行业CR5不足20%。

我们以前一直对这类滋补保健品嗤之以鼻,觉得是智商税。但这次的消费场景让我意识到,保健品这种购买者和使用者分离的消费品,重要的并不是真实效果,而是在大多数人眼里的功效和作用。

与普通的消费品不同,滋补保健品最大的消费场景并非购买自用,而是送礼。对于购买者,也就是送礼者来说,他的消费需求并不是找到一款实际效果最好的保健品。毕竟一个保健品的效果再好,也不会比药品的效果好。

这里最核心的消费需求,一是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高,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产品,且相信它或多或少有一些滋补保健的作用;二是有较明确的价值感,大家都知道这东西不便宜,能明确让使用者(也就是收礼者)感受到送礼者的诚意。

基本判断是:不会。因为送礼这个场景,论心不论迹,只要这个礼物能向对方传达这两个信息就够了:第一,我关心你,给你送了滋补礼品;第二,你对我很重要,我的礼品很贵,我舍得为你花这个钱。别人送了我比较贵重的礼物,不管我喜不喜欢,心意收到了就可以。

就像虽然我知道西安最好吃的小吃都藏在街头巷尾的小店,但真的请外地朋友吃饭时,我绝不会带他们去这些小店,而是会去那些味道或许普通,但装修环境比较高档、价格也更贵的店,以展示我对对方的重视。

这里的核心原因是,虽然同样是一顿饭,但和自己吃比起来,请客吃饭的场景下核心需求已经不再是“好吃”,而是“展示尊重”、“烘托氛围”之类的社交需求。

什么样的消费品,可以让送礼者喜欢送、收礼者喜欢用、有钱人也喜欢自买自用呢?53度飞天茅台显然是其中翘楚。也无怪乎茅台这家公司成为消费品领域的龙头了。

以前送酒,现在送保健品。茅台的品牌心智,既有产品本身的作用,也得益于多年来市场的宣传、特定社会氛围和体制的培育,的确是不可复制的竞争壁垒。

因此,保健品行业的投资要点应该是寻找在两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其一,在产品层面有一定的研发投入和严格的品质管控,对产品效果不过分夸大其词;其二,基于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大众眼里具有天然的品牌认知度和认可度。

而保健品中,重点只看3只龙头股:

东阿阿胶:鹿茸阿胶粉

汤臣倍健:膳食营养补充剂

寿仙谷:灵芝、虫草等高端保健品

另外,中药重点看4只:

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

广誉远:龟龄集、定坤丹及安宫牛黄丸。

健民集团:龙牡壮骨颗粒、健脾生血颗粒/片、小金胶囊、便通胶囊、小儿宝泰康颗粒、小儿宣肺止咳颗粒、健胃消食片等。

益佰制药:“克咳”润喉糖及“佰益素”蛋白粉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