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食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没有止痛药的年代,中国女性是如何克服痛经
TUhjnbcbe - 2023/5/29 21:53:00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是女生最煎熬的日子。大姨妈到访的那几天,腹痛难忍、上吐下泻,整个人晕晕乎乎,不敢动也不敢打喷嚏,整个人异常难受。对于痛经的女生来说,每个月都要经历一次痛经之苦真的是一种折磨。

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女性朋友都会有痛经的症状。现代社会,止痛药的出现给饱受痛经之苦的女性带来了一束希望之光。

痛经的时候吃一片止痛药,就能有效缓解疼痛的症状,这简直是广大女性朋友的福音。然而,在没有止痛药的年代,中国女性又是如何克服痛经的呢?

古代女性痛经

止痛药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20世纪初发明的阿司匹林被称为全球第一个止痛药。止痛药的出现为人类治疗疼痛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造纸术未发明之前,女性来月经大多采用的是用草木灰装进小布条里制成的月事布,当时女性地位低下,女性被当成是男性的附庸,而且由于迷信和愚昧,女性来月经被视为“不祥之兆”,认为女性大姨妈是污秽不堪的,容易沾染邪祟,给家庭带来晦气和灾难。

月事布

因此,由于物质资料的匮乏,生存条件有限,女性经期处理措施也相对潦草,经期疼痛也没有任何措施。

随着造纸术的出现和古代医学的发展,慢慢出现了“经行腹痛”的说法,认为女性经期疼痛是由于寒气入体所致。古代医疗健康水平低下、条件简陋,而且对女性月经不太重视,女性十分容易出现体寒、身体疼痛的症状。

在封建礼教的影响下,女性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延续子嗣,但体寒会有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风险。为确保子嗣延续,一般会通过食物疗法和中药来治疗痛经。

中药治疗痛经的记载

关于中药治疗痛经的记载,最早的是在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病治第二十二篇》中认为,温经汤具有温经通脉、养血祛瘀的功效,可用于主治冲任虚寒、淤血阻滞所致的月经不调和小产腹痛。

《伤寒杂病论》一书中认为,“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也就是说,治疗妇人痛经之症,可采用四逆汤。四逆汤具有温里回阳的功效,可适用于治疗阳虚内寒的痛经。

隋唐时期,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应用桃仁散来治疗痛经,其主要功效还是以活血化瘀为主。宋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和中医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治疗痛经的良方,其中以温经汤方、牡丹汤方和吴茱萸丸方最为广泛流传。

虽然元朝之前就已经出现关于痛经的治疗之法,但是由于女性地位低下,药材昂贵,物资缺乏,只有达官显贵之家才能看得起病,平民老百姓家境贫寒,只能选择卧床休息或是采用红花和大枣来活血化瘀。

到了清朝,人们将盐用于艾灸之中,来缓解疼痛,或者食用活血化瘀的食物和药物,以达到驱寒暖身的效果。官宦之家,则会选择针灸疗法,刺激身体穴位,以达到养生和疏通经络的目的。

民国时期将痛经病症的治疗联系到了人体脏腑,认为之所以腹痛,是因为肝络不够发达,痛经是由于肝肾虚弱所致,用药多重视补血益气,主张治疗痛经应采用滋补的药物,选择益气的中成药物来调理肝肾。

近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入侵,来华的传教士把基督教带到中国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近代科学和医药学。鸦片战争之后,医院的福利救助下,迅速打破了中国底层老百姓对于西方医学的认知鸿沟。

医院

西药凭借其快速的疗效,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之中,类似于阿司匹林之类的止痛药逐渐成为治疗痛经的首选。

1
查看完整版本: 没有止痛药的年代,中国女性是如何克服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