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哪哪儿都不胖,唯独肚子胖,是这么回事呢?
接下来,就来谈谈一件,在日常生活中特别常见的事儿。那就是身体哪哪儿都不胖,唯独肚子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腹型肥胖”。
提及“腹型肥胖”,大家可能对症名有些陌生。但是,就症候表现而言,可以说是一点也不陌生。甚至,很多人可能都深有体会。因为这类患者的身形很不匀称。
非要说这类患者胖吧,但是四肢并未显得有多粗。若要说不胖吧,肚子已是远超肥胖的范畴了。而且,在穿衣服搭配时,很是不协调。
此外,现代医学对于这类腹型肥胖的人,是相当重视的。据现代医学临床观察发现,“腹型肥胖”的患者和相对均匀的肥胖患者相比,前者对人体的伤害更大。
为什么会腹型肥胖?
在传统医学看来,腹型肥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因素之一:脾失健运
脾主四肢和肌肉。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肌肉和四肢若要健硕有力,就必须依靠脾所运化而来的精微物质的能量提供。
若是脾虚失运,精微物质就无法给我们的肌肉或是四肢供能。因此,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肌肉的萎弱和消瘦了。
与此同时,脾虚失运,就难以运化水湿之邪。从而导致水湿之邪聚集在患者的脾胃中焦,其直接表现出来的就是腹部的脂肪堆积和腹部肥胖的形成。而此时的身体表现就是,四肢瘦、腹部肥胖。
其实,“腹型肥胖”在糖尿病患者中特别多见。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之一,就在于脾出现了异常。
在《*帝内经·素问》中有记载:“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大意是说,若是长期过嗜肥甘厚味的食物,就容易阻遏中焦,导致湿热内积,发为消渴。
因此,这也就是说脾太过于虚弱,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从而随着小便将其排出,最终却把湿热留下了。四肢得不到精微物质的濡养,所以消瘦、萎弱;而中焦脾胃因为湿热困阻,所以腹部就肥大。这也正是糖尿病的写照。
所以才说,腹型肥胖的患者比均匀肥胖的患者更加危险。
因素之二:三焦不通
“三焦”,简单来说,它就是体内的一个通道,是脏腑之间的缝隙,是津液流行以及元气通行的一个场所。
在上述内容中提到,腹型肥胖,就意味着痰湿阻滞。而痰湿阻滞的一大结果就是三焦不通。一旦三焦不通,那么就无法运化津液,这样就会加重痰湿阻滞的形成。可以说,痰湿阻滞和腹型肥胖基本上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此外,我们的三焦还是元气运行的通道。而元气又是滋养和振奋五脏的基本物质。一旦三焦不通,元气不得通行,那么五脏的机能就会受到损伤。
与此同时,我们的元气,还因为宗气无法充养而日渐匮乏。如此一来,我们的身体可能就会提前步入到衰老和多病的状态。所以说,四肢萎弱而腹部肥胖的人,一般容易多病。就比如说心梗、脂肪肝等。
总的来说,腹型肥胖,一般则提示我们,脾气衰,三焦堵。
出现腹型肥胖后要如何应对?
第一个:最经济的办法,就是适当的运动。“动”,能升阳,可以健脾,也可以除湿,还可以行气,是改善腹型肥胖的最佳手段之一。
第二个:揉按健脾穴位。就比如说足三里、太白穴、公孙穴、三阴交穴、地机穴等。
第三个:肚脐贴
组方则是出自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记载于《我说参同契》中的一个温阳、排湿的小方子:做法也很简单,用“桂圆、花椒、艾绒“研磨成粉,再将其捏成药丸,放置于肚脐,第二天取下就可以了。
晋代医药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中有记载:“初得之艾、花椒、龙眼,可润脾,轻身健体。”
为什么可以用它?
因为肚脐的所在之处很是特殊,是我们的“神阙穴”所在。同时也是奇经八脉中,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和带脉相交汇,内联五脏六腑,外联四肢百骸。因此,药物能更好地吸收。
艾草,纯阳之物,可散寒排湿。据《本草纲目》载:“艾叶取太阳真火,回垂绝元阳。用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之态。”
桂圆,性温,味甘,养血安神。
花椒,有温中散寒湿的作用。《本草纲目》“花椒乃纯阳之物······入脾除湿,主风寒湿痹”。
再将其加味:加入酸枣仁,则可以养血助眠,安心神;枸杞则在于滋补肝肾,益精养血。
这些材料不仅温阳化湿,还能从根源健脾益气,体内没有了过多的湿气,脾胃中焦也不会再被痰湿阻遏,每天起床手脚不肿胀,走路轻盈,坚持使用,自然能改善腹型肥胖了。
在使用的过程中,若是有肠鸣出现,这是正常的排气反应。肚脐贴祛湿升阳能力比较强,适合用三天停一天,如果出现燥热的情况,应该停用观察一下身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