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冬令进补,这样做才能精准补虚损、藏阳气!
立冬后,为什么要收藏,进补?
《月令七十二集解》指出:「立,建始也。五行之气王者过来续于此。冬,终也,万物收藏。」《管子》云:「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夏者,阳气毕上,故万物长;秋者,阳气始下,故万物收;冬者,阳气毕下,故万物藏。」
立冬过后,就代表正式进入冬季了,冬季是阳气闭藏的季节。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繁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体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
图源:摄图网冬季到来,寒气袭人,人体阳气容易受到损伤,阳气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人体在冬季的反应。
1、冬藏阳气,就是藏住我们的根基
人的健康受天四气的影响,一年之气,秋降冬沉,夏天所沉降下来的气,在冬天一定要藏起来。
好比植被庄稼藏根,人感天地气机变化,也会将阳气敛藏于体内,这是顺应自然地反应。
冬季藏阳气,就是藏住我们的根基。到了春天,庄稼植物能升发生长,自然茁壮成长。
人也一样,冬天收藏好阳气,机体运转、工作、运动、情绪波动、气温变化、修复创伤才有足够的阳气来为我们的身体保驾护航,冬季才能保持健康,同时到了春季也不容易患病。
2、冬令进补,更好抵御寒邪护住阳气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意思就是立冬过后,天气逐渐变寒冷,水源水泽开始结上一层薄薄的冰,土壤中的水分因温度下降,水分结冰,开始凝固,土壤随之变硬,野外的野鸡一类的候鸟不见了,海边可以看见相似的大蛤(古人以为大蛤是野鸡变的)。
冬天的主气为寒,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人体的温煦功能会减弱,人体奇经八脉气血容易因寒邪入侵出现凝滞不通的现象,因此,冬季既要抵御寒邪,还要护住阳气使得「邪不可干」。
冬季进补有助于固护阳气,抵御寒邪。冬季是阴极阳气初生,是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的时期,最容易吸收外来的营养,发挥滋补功效,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也就是说冬天是进补养生保健的好时机。
图源:摄图网这三类人群最宜进补
1、先天阳气虚弱者
人体内的阳气一方面是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阳,另一方面是通过水谷精微物质吸收转化而成。
阳气生来虚弱者,因阳气的温煦不足,平素总是觉得自己怕冷、恶寒,入冬以后尤甚,手脚冰冷,并且容易受到寒邪侵犯,经常感冒。
这一类人在冬季尤其应该注意闭藏阳气,守住本身就相对虚弱的阳气,同时通过进补补充一些阳气,帮助阳气升发,发挥阳气的温煦功能,才能更好的度过冬天。
2、年迈体弱的老年人
《内经》指出:「丈夫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人体是一个逐渐衰老的过程,阳气也随之逐渐衰败,阳气不足,人就容易生病,阳气完全消耗,人就会死亡。
《内经指出》:「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因此老年人阳气相对虚弱,阳气虚弱,生理活动就会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的御寒能力下降。
另一方面,老年人一旦身体体温下降,致使气血运行速度变慢。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也下降,一些病理产物(如痰饮、淤血、解释)以及外来物质(寒冷、湿气、风邪)等不能及时排除,长久以往,容易堆积于体内,形成瘀积。
所以老年人在冬季更容易出现心梗、中风、流感等疾病症状。
如果老年人阳气不足的症状在冬季加剧,那么一些原有的旧疾、旧伤等在冬天就更容易复发。
因此,对于老年人老说,冬季到来后,抵御寒邪是重中之重。「寒则温之」,固守阳气之外,尤宜温补阳气为主,阳气足则温,免疫力自然得到提升。
3、劳力劳神,阳气暗耗的人
人体的正常活动,如思虑、体力劳动也是会消耗阳气的。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较大,多数中青年都是深夜仍旧进行着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或体力劳动,睡眠时间大大减少。
而夜间睡眠时间恰恰是阳气闭守的时间,熬夜晚睡是非常耗散阳气的。这类人在冬季也是适宜适当进补,补充被耗掉的阳气。
图源:摄图网掌握好这几个进补方法
补虚损、藏阳气
1、膏方进补:针对性的补虚扶弱
膏方,是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半流质或冻状剂型,具有很好地滋补作用。
能够针对性的补虚扶弱,如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体质虚弱人群的虚弱症状,可增强体质。
并且膏方对于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对人体恢复到好状态作用显著。对于现代人因精力透支,阳气消耗大,疲倦乏力的状态能起到滋补作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膏方的针对性较强,主要遵循因人制宜的个体化原则,分为滋补性膏方和治疗性膏方,其中的药材组成相当讲究。
建议大家医院看膏方门诊,由专业膏方医师辩证过后取方。一般一料膏方可以连续服用一至两个月,携带和服用都比较方便。
2、食疗进补:补虚温阳的羊肉汤
药补不如食补,传统中医讲究「药食同源」,相比于中药调理进补,煎煮及携带都不方便,食补则自己在家就能制作。
冬季以守阳及御寒为主,在食补上可以进食温阳之物,如羊肉汤。做法也相当简单,羊肉加山药、生姜、当归、枸杞子、大枣等煲汤,可温阳散寒、补益脏腑。
图源:摄图网同时也可以适当食用枸杞、银耳、山药等补虚之物。需要注意的是切莫过于油腻,吃太多肉类及油腻之物,不利于消化,容易出现积食,也不利于健康。
3、艾灸进补:补气回阳,培肾固本
食补不如灸补。「养生者,灸也。」
在冬季,阳气敛藏,气血不畅、毛孔闭塞,此时艾灸,可以温阳益气,提高抵抗力。
中医认为,每到节气之交,人体之气也变化聚类,体虚之人容易生病。而艾灸用的是纯阳之火,立冬前后是用艾灸来防病调节的好时机。
日常保健灸的时候建议选择艾灸神阙、关元穴,可以起到很好地扶阳固本的作用。
神阙是人体生命隐秘关键的要害穴,是长寿大穴。人体神气出入的门会,艾灸神阙可以有效调理身体虚损、虚弱等症状。
关元穴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所出,是增强人体元阳之气的大穴位,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起到补气回阳,培肾固本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冬天艾灸一定要注意保暖,不可误受风寒邪气侵袭。另外艾灸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距离皮肤5-10cm,防止过热灼伤皮肤。
◆冬令进补注意事项◆
1、忌迷信名贵药材,胡乱进补
冬季进补,总有人迷信名贵药材,认为药材越贵,滋补力度越大,盲目服用鹿茸、燕窝等。
其实,用药也是要辨证因人制宜的,如鹿茸可以大补元气,但是阳盛体热者服用会适得其反,发热、风寒之人也不宜食用。
贵重药材都有其各自的功用适应症,每个人的体质不一,盲目进补只会「事倍功半」,医院辩证后酌情选用药材滋补哦。
2、先调脾胃后进补,提高吸收能力
冬季进补时肠胃有个适应的过程,最好先做好「引补」以健脾胃,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消化吸收能力好,进补才有效。否则,进补后承受不了,容易出现腹胀、积食、甚至腹泻等现象。
一般可先选用生姜羊肉汤、芡实山药粥等,调整脾胃功能,而后再吃滋补品,从而提高脾胃的吸收能力,使得膏方、食补、灸补等发挥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