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食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广东地区04531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TUhjnbcbe - 2025/3/4 18:27:00
医治白癜风偏方 https://m.39.net/pf/a_4786525.html

(作者落落根据华农《微观经济学白皮书》考点知识点简化改编)

更简练、更概括、更通俗记的名词解释方便考生记住考点查我视频已配听力版

二、简答

1.什么是选择或资源配置,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所谓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它包括:(1)生产什么物品与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3)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分配。

2.什么是经济学?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其基本假设和基本内容分别有哪些?

答: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分配的科学。

基本内容是:(1)均衡价格理论(2)消费者行为理论(3)生产者行为理论

(4)分配理论(5)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基本假设是(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

基本内容是(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3)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4)开放经济理论(5)宏观经济政策

3.什么是价值判断?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价值判断就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

区别:(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2)实证经济学的内容是客观性,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进行检验,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规范经济学本身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出的结论受不同价值观的影响

联系: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尽管有上述差异,但它们也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规范经济学要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也离不开规范经济学的指导。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

4.如何理解需求与供给的含义?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和联系有哪些?

答: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供给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企业愿意生产并销售某种商品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有:价格,消费者的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预期变量,消费者的爱好,人口,气候。

联系:是均衡价格理论

5.分别用文字叙述法、算术列表法、几何图形法、代数模型法表述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有何例外?

答:需求定理亦称需求法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即商品的价格高则需求量小,价格低则需求量大。这是文字叙述法。

图形表述法:正因为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化关系,所以需求曲线一般为一条斜线为负的曲线。

需求定理的例外:吉芬商品,炫耀性商品,投机性商品

文字叙述法: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6.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有何不同?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有何不同?

答: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二者的区别:a.引起变动的原因不同

b.图形上的表示不同(点的移动和线的移动)

供给量变动是指只有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的该商品供给量的变动,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假设不变。在供给曲线上,供给量变动反映为供给曲线上的任何一点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移动。

供给变动是指除了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影响供给量的因素变动引起的该商品供给量的变动,在供给曲线上,供给变动反映为整个供给曲线的移动。也就是说,一条供给曲线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是供给变动。

7.什么是市场均衡?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答:市场均衡是指当市场供给量恰好等于市场需求量。是市场需求量恰好等于供给量的价格时就形成均衡价格。

8.阐述供求法则的基本内容。

答:一个完整的供求法则可以概括如下:

(1)仅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反之则上升。

(2)仅当价格下降时,供给量下降;反之则上升。

(3)当市场出现过度需求时,供给会上升,直至均衡为止。

(4)当市场出现过度供给时,价格会下降,直至均衡为止。

(5)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时导致均衡价格下降但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时导致均衡价格上升,但均衡数量减少。

(6)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时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时减少。

(7)当供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数量增加(或减少),均衡价格不定。

(8)当供求反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变化方向相同,而均衡数量不定。

9.价格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l)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

(2)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

(3)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供给。

(4)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10.什么是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市场经济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答: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价格机制又称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方式与规律。

市场经济具备下列三个特点:(1)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2)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3)价格调节经济

11.政府为什么要实施价格政策?什么叫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实施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对经济有何影响?如何评价?

答:根据价格理论,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价格调节着生产与消费,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但价格调节是在市场上自发进行的,有其盲目性,所以在现实中,有时由供求所决定的价格对经济并不一定是最有利的。这就是说,由价格机制进行调节所得出的结果,并不定符合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面对这些不完善,政府有时会采取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的政策,以便阻止市场达到这种均衡。

最高限价:又称限制价格,或价格天花板,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最低限价:又叫支持价格或价格地板,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实施最高限价会导致:(1)过度需求(2)出现销售者偏好(3)政府偏好将替代销售者偏好(4)有可能出现黑市(5)从长远看,最高限价还会抑制供给量(6)政府有可能卷入本来应由市场来完成的那些活动之中

实施最低限价会导致:(1)过度供给(2)有可能产生黑市

评价:(1)限制价格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但这种政策会引起严重的不利后果。这主要是:第一,价格水平低,不利于刺激生产,从而会使产品长期存在短缺现象。第二,价格水平低,不利于印制需求,从而会在资源缺乏的同时又造成严重的浪费。第三,限制价格之下所实行的配给制会引起社会风尚败坏。

(2)支持价格的运用对经济发展和稳定有其积极意义。以对农产品实行的支持价格为例,从长期来看,支持价格政策确实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这在于:第一,稳定了农业生产,减缓了经济危机对农业的冲击;第二,通过对不同农产品的不同支持价格,可以调整农业结构,使之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动;第三,扩大农业投资,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支持价格政策也有其副作用,这主要是会使财政支出增加,使政府背上沉重的包袱。此外在实行农产品支持价格政策时,过剩的农产品主要由政府收购,政府解决农产品过剩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扩大出口。这就引起这些国家为争夺世界农产品市场而进行贸易战。

12.如何判断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判断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

(1)当E=0时,需求对价格是完全无弹性

(2)当E=1时,需求对价格为单位弹性

(3)当E=∞时,需求对价格是完全有弹性

(4)当0E1时,需求对价格缺乏弹性

(5)当1E∞时,需求对价格富有弹性。

影响要素:(1)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3)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4)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5)时间因素

13.根据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的含义。

答:需求弹性指,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再乘以。公式表示为:需求弹性=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需求弹性小于1时,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小于商品价格下降百分比,这时不可以通过降价扩大销售量来增大总收益。销售量增大的效应被价格下降抵消了。需求弹性小于1的是必需品,比如粮食,衣服等。粮食价格下降,使农民收入减少就是谷贱伤农。需求弹性大于1时,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大于商品价格下降百分比,这时可以通过降价扩大销售量来增大总收益。销售量增大的效应超过价格下降的负面影响。这是薄利多销的理论基础。

14.为什么化妆品可以薄利多销而药品却不行?是不是所有的药品(包括滋补品)都不能薄利多销?为什么?

答:化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药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所以化妆品可以薄利多销而药品却不行。不是所有的药品都不能薄利多销在药品中的保健类药品与普通药品相比属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也可以适用于薄利多销的原则平达到增加总收益的目的。

15.什么是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

答: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6.如何判断一种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的大小?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有哪些?(P--)

答:(1)当E=0需求对价格是完全无弹性;当E=1需求对价格为单位弹性;当E=无穷大需求对价格是完全有弹性的;当0E1时,需求对价格缺乏弹性;当1E无穷大时需求对价格富有弹性。

(2)影响因素:生产时期的长短;生产的难以程度;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生产所采用的技术类型。

17.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它们各自采用哪种分析方法?(P--P)

答:基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它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它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8.什么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为什么递减?P--P

答:(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2)a.生理心理的原因。消费某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即某种刺激的反复,使人生理上的满足或心理上反应减少,从而满足程度减少。

b.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每一种物品都有多种用途,这些用途的重要性不同。消费者总是先把物品用于最重要的用途,而后用于次要的用途。当他有若干这些物品时,把第一单位用于最重要的用途,其边际效用就大,把第二单位用于次重要的用途,边际效用就小了。以此顺序用下去,用途越来越不重要,边际效用就递减。

19、分析消费者均衡的基本假设有哪些?用公式表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P--P

答:(1)A.消费者的嗜好是既定的B.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C.物品价格是既定的

(2)因为公式不知道怎么输进去,大家自己看书页下半部份。

20、什么是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有什么特征?P--P

答:(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2)特征:a.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b.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c.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d.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20、什么是消费可能线?分析消费可能线发生平行移动和旋转的各种情。P--P

答:(1)消费可能线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

21、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说明如何实现消费者均衡?P--P

答:把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结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22.公共物品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要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

原因:1.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品。一方面,从公共物品的消费角度看,非排他性便会出现免费搭车现象,使公共物品不适于通过市场买卖方式提供。另一方面,从公共物品的提供角度看,非竞争性是指新增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意味着私人部门提供就得不到其所期望的最大利润,私人投资者不会愿意提供纯公共物品。

2.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其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所存在的难题。一方面,政府具有社会职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追求社会目标,是政府本来应当承担的职责。另一方面,政府是一个公共权力机构,拥有向社会成员征税的权力,税收是保证纯公共物品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

总之,市场提供私人物品,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效的,而提供纯公共物品恰恰是政府资源配置的领域,所以公共物品要由市场提供。

23.什么是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总产量: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边际产量: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关系:(1)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分别递减。所以,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2)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3)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24.如何确定一种可变投入要素生产函数中的合理投入区域?

答:从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把图分为3个区域:

(1)区域是劳动量从零增加到A这阶段,这时平均产量一直在增加,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说明了在这阶段,相对于不变的资本量而言,劳动量不足,所以劳动量的增加可以使资本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产量递增。由此来看,劳动量最少要增加到A点为止,否则资本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2)区域是劳动量从A增加到B这阶段,这时平均产量开始下降,边际产量递减,即增加劳动量仍可使边际产量增加,但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由于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总产量仍在增加。在劳动量增加到B时,总产量可以达到最大。

(3)区域是劳动量增加到B点后,这时边际产量为负数,总产量绝对减少。由此看来,劳动量的增加超过B之后是不利的。

以上分析看出,劳动量的增加在II区域(A-B)为宜。但应在(2)区域的哪点上,还要考虑其他因素?首先要考虑厂商的目标,如果厂商的目标是使平均产量达到最大,那么劳动量增加到A点九可以了;如果厂商的目标是使总产量达到最大,那么劳动量就可以增加到B点。其次,如果厂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那么要考虑成本、产品价格等因素。因为平均产量为最大时,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总产量为最大时,利润也不一定最大。劳动量增加到哪一点所达到的产量能实现利润最大化,还必须结合成本与产品价格来分析。

25.用公式表示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

答:Pk*Qk+Pl*Ql=M(5.3.1)MPk/Pk=MPl/Pl=MPm(5.3.2)

26.什么是等产量线?它有什么特征?

答:等产量曲数: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特征:(1)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倾斜值为负值(2)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无数条等产量线(3)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4)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27.什么是等成本线?分析等成本线发生平行移动的情形。

答: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

情形:如果生产者的货币成本变动(或生产要素价格都变动),则等成本线会平行移动。货币成本增加,等成本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货币成本减少,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28.什么是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引起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内在经济: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原因:(1)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2)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3)可以提高管理效率。(4)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5)在生产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

外在经济: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

原因:个别厂商可以从整个行业的扩大中得到更加方便的交通辅助设施,更多的信息与更好的人才,从而使产量与收益增加。

29.什么是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引起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内在不经济是规模的扩大所引起的平均成本的上升和收益的减少。

外在不经济是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使个别厂商的单位产量减少和成本增加。

引起企业内在不经济的因素有,管理效率的降低,企业规模扩大,但是内部管理松散,管理结构过于复杂,信息的传递时间过长,失真度也会提高。还有就是生产要素的价格与销售费用之间的增加同样会导致内在不经济。

引起外在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整个行业的生产规模过大加剧同行业各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各厂商往往要在扩大市场销售份额、争夺生产要素市场等方面付出更高的代价。此外,整个行业的扩大,也会使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造成交通紧张,因此个别厂商为此也需承担更高代价。

30.什么是适度规模?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适度规模就是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当收益递增达到最太时就不再增加生产要素,并使这一生产规模维持下去。

考虑因素:(1)本行业的技术特点。一般来说,需要的投资量大,所用的设备复杂先进的行业,适度规模也大,生产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高。相反!需要投资少,所用的设备比较简单的行业,适度规模也小。

(2)市场条件。一般来说,生产市场需求量大,而且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企业,适度规模也应该大。相反,生产市场需求小,而且标准化程度低的产品的企业,适度规模也应该小。

35.画图并说明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之间的综合关系。

答: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现为:边际报酬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减阶段,边际报酬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增阶段,与边际报酬极大值对应的是边际成本极小值。

36.微观经济学划分市场类型的标准是什么?决定市场竞争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按购买者的购买目的和身份来划分:(1)消费者市场(2)生产商市场(3)转卖者市场(4)政府市场

按照企业的角色分:(1)购买市场(2)销售市场

按产品或服务供给方的状况分:(1)完全竞争市场(2)完全垄断市场

(3)不完全竞争市场(4)寡头垄断市场

按交易对象的最终用途来分:(1)生产资料市场(2)生活资料市场

按地理标准(空间标准)分:(1)国际市场(2)国内市场

按市场的时间标准不同来分:(1)现货市场:(2)期货市场

决定市场竞争因素有:潜在竞争者,替代产品生产者,同行竞争者,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等。另外,由于行业发展相对完善,市场的价格透明度高企业的利润低,而且产品容易被模仿,此时企业的生存主要是靠之前积累下来的客户资源。

37.微观经济学把市场划分哪四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答:(1)完全竞争市场(2)垄断竞争市场(3)寡头垄断市场(4)完全垄断市场

特点: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无数个,市场上的产品之间没有差别,厂商随意进退市场,企业和消费者均是价格的接受者。

垄断竞争市场:厂商很多,产品有一定差异,市场进退也较容易,非价格竞争-价格以外的因素实现竞争。

寡头垄断市场:厂商只有几个,产品分有差异和无差异两类,进出市场有严格限制,属于价格竞争。

完全垄断市场:由唯一的厂商垄断整个行业,企业即行业。没有与其竞争的其他产品,市场进退极难,基本没有进出的可能。价格歧视,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

38.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又哪些?

答:(1)市场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而每个买者和卖者所占市场份额都很小,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2)厂商提供的产品是同质的。厂商无法以自己的产品特点来形成垄断

(3)要素是完全自由流动的,厂商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进入和退出这个市场

(4)厂商和消费者都拥有充分的信息,不存在供求以外的因素对价格决定和市场竞争的影响

39.简评完全竞争市场。

答:(1)含义: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在完全竞争市场,买卖人数众多,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源可自由流动,产品同质,买卖双方拥有完全的信息。

(2)条件:(一)市场上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任何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

(二)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同质性,不存在差别。

(三)生产者进出市场,不受社会力量的限制。

(四)市场交易活动自由、公开,没有人为的限制。

(五)市场信息畅通准确,市场参与者充分了解各种情况。

(六)各种资源都能够充分地流动。

40什么是价格歧视?实行价格歧视要具备哪三个条件?价格歧视有哪三种类型?

答:(1)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2)实行价格歧视是厂商为了获取超额利润的手段,要使价格歧视得以实行,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

A.市场存在不完善性。当市场不存在竞争,信息不畅通,或者由于种种原因被分割时,垄断者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实行价格歧视。

B.各个市场对同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这时垄断者可以对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实行高价格,以获得垄断利润。

C.有效地把不同市场之间或市场的各部分之间分开。地区封锁和限制贸易自由的各种障碍往往有利于垄断者实行其价格歧视,因此,反垄断限制价格歧视应该尽力消除其实现的环境条件。

(3)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就是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即假定垄断者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任何数量的产品所要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此决定其价格,所确定的价正好等于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因而获得每个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现实中很少发生。二级价格歧视,即垄断厂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把这种需求曲线分为不同段,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价格,垄断者获得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买主的消费剩余。公用事业中的差别价格就是典型的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在实行高价格的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

41.什么是垄断竞争市场?引起垄断竞争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产品差别为什么既会形成垄断又会引起竞争?

答:(1)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是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

(2)引起这种垄断竞争的基本条件是产品之间存在着差别性。

(3)产品差别既会产生垄断,又会引起竞争,从而形成一种垄断竞争的状态。有差别的产品往往是由不同的厂商生产的,因此垄断的另一个条件就是存在较多的厂商,这些厂商努力创造自己产品的特色,已形成垄断,而这些产品之间又存在竞争。

42.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答:厂商经营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将总成本与总收益结合起来可分析怎么样使厂商利润最大化。

厂商利润π=TR-TC(Q)-TC(Q)要使π最大,则应使dπ/dQ=0,即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43.画图并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平衡。短期平衡的条件和结果如何?据此推导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答:短期内只要PAVC,厂商就可以继续生产。厂商为使利润做小或亏损最小,总是根据既定市场价格,使其提供产量的MC恰好等于既定的市场的价格P。因此,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就是该厂商的MC曲线位于AVC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那段MC曲线。行业的供给曲线和而成。

44.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是什么?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一)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1、是引致需求或派生需求

2、其主体是生产者,目的是追逐利润

3、是一种联合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二)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

1、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以及产品的价格;2、生产技术状况;

3、生产要素的价格;4、边际生产力

45.工会对工资的决定有何影响?

答:通过集体协商的形式。在订立集体合同的时候,工会可以代表职工向单位管理方提出工资方案的修订,或者订立单独的工资集体合同。在平时,工会可以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搜集职工意见,并向企业领导反映,协商工资待遇等相关问题。企业在制定各项制度,包括工资制度时,都需要征求职工意见,最后经过工会同意。

46.什么是创新?创新有哪几种形式?它为什么能带来超额利润?

答:(1)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口语上,经常用“创新”一词表示改革的结果。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

(2)创新包含三种形式:发现、发明和革新。

(3)①对创新的报酬;②承担风险的报酬;③垄断的产物。

47.什么是洛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如何计算基尼系数?他们有何用途?

答:(1)洛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都是表示社会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而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斯曲线推导出来的。其中,洛伦斯曲线是指收入的百分比与人口的百分比所形成的曲线;

(2)洛伦斯曲线把正方形图对角线的下半部分为A和B两块,把A加上B再除A所得出的数值就是基尼系数。

(3)洛伦斯曲线是用来反映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基尼系数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49.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的政策有哪些?试分析其利弊。

答:(1.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平等受教育和就业的权利,实现收入分配起点公平

(2.完善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过程公平

(3.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结果公平

53.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

答: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使得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在这一状态下,社会以最低的成本进行生产,消费者从消费产品中获得最大满足,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生产要素按各自在生产中的贡献取得报酬。按帕累托最优标准,这种状态是社会最优的。

54.什么叫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市场失灵是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具体表现:⑴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⑵外部负效应问题⑶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⑷失业问题⑸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⑹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55.什么叫寻租?寻租会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

答:寻租是指企业等寻求经济收益如利润最大化机会或政府寻求政治收益如政治局势稳定或政治关系牢固最大化机会的行为或过程。

其损失主要是两方面:

(1)行贿有一定的机会成本,势必降低了其生产性

(2)压制了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发展,经济的低效率

56.外部影响有哪几种表现形式?什么叫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答:外部影响表现形式:生产的外部经济与消费的外部经济。

外部经济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一个人或厂商无法索取的收益。是指当整个产业的产量(因企业数量的增加)扩大时(企业外部的因素),该产业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因而有时也称为外部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外部不经济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的一个人或厂商无法补偿的成本。

57.简述科斯定理的内容

答:(1)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2)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

(3)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不同的权利界定和分配,则会带来不同效益的资源配置,所以产权制度的设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达到帕累托最优)。

58.什么是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什么是纯公共物品和俱乐部产品?

答:私人物品:是那种可得数量将随任何人对它的消费或使用的增加而减少的物品,具有竞争性与排他性。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

在经济中还存在许许多多不满足竞争性或排他性特点的商品纯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是由政府提供的。纯公共物品的性质使得注入利益边界的划分,外部效益的补偿、产品价格的确定以及如何避免“搭便车”等问题,很难按照市场运作原则加以解释,而国家可以凭借政治权利予以妥善解决。

俱乐部产品:是指虽然具有私人产品的基本特点,但却不十分强烈,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然其受益范围较小或有特定的规定,如通常的一些会员制的运动俱乐部、读书社、行业协会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地区04531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