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来看,冬天确实是进补的好时节。因为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冬令进补可使营养物质转化成能量储存于体内,供机体所需,从而达到扶正固本的效果。
立冬进补有讲究
进补的目的是调理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各方面的不足,使机体阴阳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平衡是中医养生和治病最基本的主体思想,故进补的首要前提就是身体有虚,需要调补。
02
脾虚夹湿者如何补?
立冬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调理好脾胃,对于脾虚夹湿者,要先健脾祛湿,脾胃运化功能好了,进补的效果才会显著。下面给大家介绍几款适合脾虚夹湿者常用的食材和药材。
■*参
*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作用,常常用于治疗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心悸气短、津伤口渴、虚热消渴。当然,*参最首要的作用就是补气、健脾益气,治疗脾胃气虚证。
■*芪
*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特别适合脾胃气虚、气虚水肿、表虚自汗、气血两虚者服用。除了处方入药、煲汤调理外,还可以泡水代茶饮。
■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性平微温,味甘,归肺、脾、胃、大肠、肝经。具有益气健脾、祛痰化湿、舒筋活络的功效,常用于肺虚痰喘、脾胃气虚、肢倦无力、食少腹胀、水肿、带下、风湿痹痛、腰腿痛等症。
■白术
白术是“健脾益气燥湿第一要药”,其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所致的饮食减少、脘腹虚胀、倦怠乏力、呕吐泄泻、痰饮水肿、表虚自汗、胎动不安等。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入脾、肾、心经。有淡渗利湿、健脾宁心的作用。茯苓有"四时祛湿神药"之称。
■白扁豆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入脾、胃二经。具有健脾、祛湿、消暑的作用,常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久泻痢疾、妇女带下、小儿疳积,以及夏秋季感受暑湿之邪引起的呕吐、胸闷、腹胀、泄泻等证。炒过的白扁豆温性更大,有暖脾胃、祛水湿的作用,祛湿的同时不伤脾胃。
■薏苡仁
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入脾、胃、肺经。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止痛、清热排脓的作用。《本草新编》中记载:“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而祛湿名方“参苓白术散”里就有薏苡仁这味药。
■陈皮
陈皮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具有健脾理气、燥湿化痰的功能,用于治疗咳嗽、腹胀、胃脘疼痛、消化不良等疾病。陈皮气香宣散,可升可降,同补药一起用则补虚,同沉降药一起用则沉降,跟不同食物的搭配,不但可以放大功效治疗百病,还能做成药膳。
03
食疗方推荐
五指毛桃茯苓汤
材料:五指毛桃30克,茯苓20克,鸡半只,姜3片(2人份)做法:将鸡焯水,药材洗净,一同放入砂锅中,大火烧开后关中小火煲1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功效:健脾祛湿,攻补兼施。适合人群:脾虚湿困者,多见腹胀腹痛、食欲下降、口甜口腻、头身困重、大便溏烂、舌淡,苔厚腻等症。如果你想加入阿佘靓汤粉丝大家庭,了解更多时令养生小知识,请扫码或者长按识别即可添加阿佘靓汤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