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千金难买老来瘦”,运动和吃饭在生命中不可或缺。那么怎么吃才健康,为什么有的人越吃越“营养不良”。本期名家访谈,记者采医院(南京医院、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欧阳晓俊。她表示,人到中老年,营养跟不上,很多健康问题也会接踵而至。
专家简介欧阳晓俊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医院干部保健科(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兼干部保健科一病区主任,老年衰弱与营养代谢研究室主任,老年医学教研室主任。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糖尿病、肥胖、甲状腺、骨质疏松等内分泌及营养代谢性疾病临床诊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美国国际糖尿病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糖尿病与肥胖症研究所等访问学者。获江苏省“”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现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综合评估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代谢与衰弱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老年人健康管理)省级技术指导专家。
#体力差、精神不好警惕营养不良进入老年,很多人经常把体力差、没精神,走不动路归咎于年龄,认为这是年纪增长的必然现象,殊不知,这些症状、表现,很多都与生活中的营养供给息息相关。
欧阳晓俊介绍,在门诊中,绝大多数前来就诊的老人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些营养不良的表现。大多数老年人主观认为自己需要清淡饮食,主动控制饮食,限制了蛋白质和肉类的摄入;也有部分老人因牙齿等问题,咀嚼能力和吞咽能力下降,胃肠道吸收功能下降,导致营养的消化吸收障碍,从而造成自身营养不良;还有些慢病患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阻肺等等,这些慢性疾病本身就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营养缺失;还有一些如骨折、肿瘤、卒中等手术后患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体力消耗、营养需求相较平时大幅度增加,一旦出现营养负平衡,连康复都会变得更加困难。
欧阳晓俊表示,一般情况下,营养不良并没有特异性的表现,老年人体力变差、神志淡漠、精神不佳等往往都可能与营养供给失衡密切相关。
“老年人一旦出现营养供给不足,还会出现身体免疫功能下降、伤口久治不愈甚至还可能出现感染问题。”欧阳晓俊提醒,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均衡营养,每天保证优质蛋白质以及热量的摄入,“千金难买老来瘦”并不适合每一个老年人。
#“吃得好”不一定就“吃得对”
今年83岁的王奶奶一直是位“养生达人”,为了保持健康,她还给自己定制了一个食谱:每日两颗鹌鹑蛋、生菜叶子,辅以人参、海参等滋补食品。明明吃得都是“好东西”,却愈发消瘦,甚至肺部出现反复感染,且久治不愈。家属无奈之下,医院门诊就诊,评估后为确诊为营养不良。通过鼻饲补充营养,不久后,体重恢复正常,肺部反复感染不愈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为什么明明吃的都是滋补的“好东西”,还会营养不良呢?欧阳晓俊解释道,很多老年人对“营养不良”问题的认识存在误区。很多老年人认为低盐低脂低糖、清淡饮食就是维持健康的方法,殊不知,正是因为这些“低”,导致热量、蛋白质摄入量不足,甚至出现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如果吃得太细,像王奶奶一样,饮食结构单一,虽然都是好东西,但却不够均衡。不少老年人肥胖,认为自己肯定没有营养问题,欧阳晓俊说:“肥胖也是营养障碍的一种表现,不少肥胖的人群是脂肪含量高,但肌肉含量低,肌少症比单纯因肌肉量低导致的肌少症更为严重。”
欧阳晓俊提醒,要健康饮食、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是首要条件,过度限制饮食并不可取。
#防治营养不良一定要“对症下药”欧阳晓俊介绍,成年人饮食要坚持多样化,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额外进行营养剂补充,但进入老年后,如果身体状态比较好,只要保证每天摄入充足的热量,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饮食均衡,在没有应急消耗的情况下是足够的。如果老年人有行动障碍、卧床的,患有疾病、活动量减少时,则需要适当多补充一些能量。医院接受一次营养的评估,来判读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等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老年人存在咀嚼功能、吞咽功能的下降等问题,营养摄入出现困难。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此时则需要适当地补充一些营养素,比如膳食补充剂、营养补充剂等。
现如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多,尤其对卒中后患者来说,损耗增加,住院卧床运动量减少,使得肌肉蛋白消耗量增加。这时候,如果不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