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参度调查
海参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海参养殖发展历程
海参属于无脊椎动物、棘皮动物门、海参纲。距今已有六亿年的历史。海参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据资料记载,全世界约有多种海参,中国约有多种,其中,全世界有40种可食用海参。中国可食用海参达20种。*渤海海域出产的刺参,是我国最为知名、经济价值最高的海参。
我国从年开始海参育苗研究;20世纪60年代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培育出一定数量的稚幼参;20世纪90年代以长岛为核心,对外逐步开始进行海参养殖;21世纪初海参逐步在山东、大连地区开始大规模养殖;年海参逐步成为一项热点产业。
年起,海参养殖开始向福建、河北拓展。当年海参价格上涨了40%,持续的高景气,带动了海参苗养殖热情。然而年开始高端消费受限,福建“北参南养”使得产量大增,导致海参价格一路走低,育苗、养殖、加工等全产业链出现下行。年伴随消费群体增多,海参市场开始回温,年中国海参海水养殖产量达到近7年峰值吨,但是-年受北方高温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海参产量持续下降,到年,我国海参产量已经下降到吨。年,海参产量恢复到吨,但与历史高点相比,仍然有10.64%的差距。
二、年全国海水养殖及海参养殖概况
年9月,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局、全国水产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三家权威部门编制的《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版正式发布,其中海参苗种数量、海参养殖面积、产量、产值等权威数据也随之公布。
1.年渔业经济总产值
根据年鉴统计,年我国渔业经济总产值亿元,比年增加亿元,增长4.1%,其中海水养殖产值亿元,比年增加亿元,增长6.8%。排在海水养殖产值前列的省份分别是:山东(亿元)、福建(亿元)、广东(亿元)、辽宁(亿元)、江苏(亿元)。
2.年海参养殖面积
自从年以来,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及对海参营养价值认可的提升,全国范围内海参的养殖面积整体不断增加。特别是年,增幅高达8.46%。截至年底,全国海参养殖总面积24.27万公顷,较上年略减少0.4万公顷,同比下降1.65%,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年全国海参养殖总面积约为公顷,其中辽宁约为公顷,占全国总面积62.5%;山东约为公顷,占全国32.8%,河北约为公顷,占全国3.9%;福建约为公顷,占全国0.6%。
3.年海参总产量
年全国海参总产量19.65万吨,比年增长2.48万吨,增幅14.5%。
按地域来看,山东海参产量为9.89万吨,占全国50%,辽宁5.64万吨,占全国28.7%,福建2.8万吨,占全国14.2%,河北1.3万吨,占全国6.6%。
4.年海参产值
按照每吨成品海参15万元/吨计算,全国海参原料产值.7亿元,全产业链产值亿元左右。
5.海参的育苗数量
年全国海参苗产量亿头,比年增加26亿头,增幅4.88%。其中山东.87亿头,占60.5%,辽宁亿头,占35.6%,河北21.17亿头,占3.85%。
三、养殖的区域竞争格局
1.海参养殖形成三大产区
我国海参的主产地在北方地区,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年全国海参总产量19.65万吨,山东、辽宁、福建产量分别占全国50%、28.7%、14.2%,位居前三位。从养殖面积来看,年全国海参养殖总面积约为公顷,辽宁、山东、河北、福建分别占全国总面积62.5%、32.8%、3.9%、0.6%。从育苗数来看,全国的育苗区主要是山东和辽宁省,年两者共育苗.87亿头,占据全国育苗数量的96%。
从整体来看,我国海参养殖已经形成三大产区,以辽宁省为核心的北部产区;以山东省为核心的中部产区和以福建省为核心的南部产区。
目前,全国海参养殖主要集中在辽宁大连、盘锦、锦州、葫芦岛等地,山东烟台、威海、青岛等,福建海参主要集中在霞浦。
2.各产区海参数据对比
统计数据显示:辽宁省海参养殖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且一直稳步上升,山东省则有涨有落,福建省的养殖面积从年起不断缩减,河北省的海参养殖面积近两年有所增加。
官方媒体公开报道显示,大连海参的养殖面积约为公顷,其中底播海参养殖面积海参养殖面积约为80公顷,是全国最大的底播海参养殖区域,大连底播海参养殖面积已经超过了山东全省海参养殖面积的总和。
由于底播海参采用自然放养的方式,养殖密度低、生长周期长、产量低,因此,年辽宁海参养殖面积虽然是山东的1.9倍,产量却只有山东海参的57%。这也侧面表明辽宁海参海洋生态养殖占比较大,海参品质整体优于山东海参。
福建海参由于养殖密度大、生长周期短、产品品质与辽参、鲁参相比有很大差距,市场认可度并不高。
从海参产值来看,年海参全产业链产值亿元左右,根据大连公布的数据,大连海参全产业链产值约亿元,占全国1/3,占辽宁九成左右。按此估算,辽宁省海参全产业链产值约为亿元,而辽宁省年渔业经济总产值为亿元,海参占比约为60%,可见,海参是大连乃至辽宁省渔业经济的支柱行业和优势行业。
四、海参的价格趋势
海参价格呈现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前,海参的营养价值被广泛宣传,高端养生滋补品的定位广为人知,价格一路走高。鲜活海参最高曾在年9月达元/斤。
第二阶段:年至年,受利益驱动,海参养殖量增加,“北参南养”使得海参产量大增,但也拉低了海参的品质和价格。这个阶段,国家开始限制“三公”消费,餐饮渠道海参需求疲软,海参价格一路下跌。
第三阶段:年至今,海参价格开始触底回升,特别是年、年海参产量受天气影响锐减,海参价格持续上涨。年秋季,大连地区成品参、海参苗的价格上涨了20%左右,年大连春季海参价格同比上涨20%。根据《大连晚报》报道,年大连秋季活海参收购价同比上涨了15%左右。预计今年冬天,终端市场的即食、半干、淡干等商品海参价格很可能会水涨船高。
海参行业或将迎来景气周期:
从需求端来看,自年疫情开始,海参市场需求明显增加。
从供给端来看:受高温天气影响,年海参产量与年相比锐减22%,目前仍未完全恢复,这是造成近两年海参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受疫情影响,国外的海参无法进口,海参总供应量减少,这也造成了价格上涨。
按照海参2-4年生长周期推算,未来两年海参供应量仍无法完全恢复,预计海参价格将持续上涨。根据报道,大连市瓦房店地区,45万亩的海参养殖区域今年春季海参苗的投放量接近万斤,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左右。预计年-年海参产量将再次攀上历史峰值。
五、海参行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海参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1.标准和执行问题
国家只出台了干海参、即食海参标准,其他产品或者只有地方标准,或者根本没有标准,滞后于产业发展。比如速发干海参已经在市场销售多年,至今没有标准。蒸食海参也没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即食海参没有国家强制标准,只有行业标准,而且还是停留在水袋海参阶段。海参加工标准的滞后问题,导致海参品质监管执行存在较大的困难。
2.熟人经济
海参产地、养殖方式、加工方式不同,品质和价格存在巨大差异,但普通消费者往往没有能力鉴别,除了去正规商场、知名海参品牌专卖店购买以外,只能托熟人、找关系、靠信任买海参,老客户成为海参购买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但实际上中国年消费海参81只以上的人群不超过万,有近10亿人还没有吃过海参。巨大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非沿海地区的潜在海参消费者对于海参的了解远远不够,近几年燕窝、鱼胶等滋补品销售火爆,即食产品品类口味丰富多样,相比之下,海参则显得有些不温不火。即食海参口味单一、参源和质量难以辨别、中老年人消费的定位成为阻挡全国消费者的一道门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海参产业的发展。
3.销售市场混乱
海参市场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大量中小企业和海参经销商,利用消费者的认知能力不足、价格敏感等特点,无序竞争,大打价格战,其中不乏掺假、以次充好、夸大宣传等行为。比如,夸大参龄,这是目前专家也无法判断的难题。虚假标注产地问题也很严重。
4.养殖、加工环节标准化程度低。
海参产业育苗、养殖、加工环节能做到标准化的企业非常少。一些区域养殖密度过大,海域水质恶化,病害风险巨大。一些加工厂工艺五花八门,靠经验、靠手感、靠口感情况普遍,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产品品质不稳定,主要指标浮动较大。干海参达到国家一级以上标准的产品不足10%。
5.良种覆盖率低
目前通过国家评审的海参新品种6个,只有安源1号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海参产业良种覆盖率不足20%。多数育苗企业随意选用种参育苗,养殖户更是以价格便宜为标准选购苗种。
6.以价定质
海参是滋补品,吃的是营养,不是大小,更不是便宜。但个别海参产业从业者,以价定质,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已经远远偏离了海参原料的正常价格,从而导致以次充好、以小充大、假冒产地、非法添加等问题。
7.南方参冒充北方参
由于北方水温低,海参要经历冬眠,即使是圈养海参,也需要2年左右的生长期,底播海参生长期则通常在3年以上。而福建等南方海域水温高,海参苗经过秋冬季节半年左右的养殖就达到成品海参的规格。
南方海参除了大量进入餐饮渠道外,还会被运回北方,被一些经销商冒充北方圈养海参低价销售,扰乱了海参市场,甚至产生“劣参驱逐良参”的现象。
8.品牌运营的层次和水平不高
当前,各个海参企业产品、卖点、促销同质化,广告同质化的现象严重,海参品牌的个性化、辨识度不高,缺乏真正的领*品牌。
六、海参行业未来发展之路
1.建立海参产品国家或行业标准
海参行业新产品开发较快,但产品标准规范却比较滞后。由于缺乏行业技术标准,海参生产、加工、经营的企业无法横向比较,也无法形成区域合力,往往是企业卖力吆喝,用自创的标准检验自身的产品,难以让消费者真正信服。国标的缺失导致市场上的产品五花八门,价格也是千差万别,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买到好海参的难度。此外,技术标准滞后也使工商质检等部门在海参监管上陷入了无法可依的境地。为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海参产业产品统一标准,已成大势所趋。
2.提升优质苗种覆盖率
优质苗种对海参产业至关重要。好的参苗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和生长速度,抗高温、抗病害能力强的苗种可以在气候突变或环境突变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海参死亡率。在同等条件下,提升优质苗种的覆盖率,是增加海参产量的关键。
3.养殖方式更加生态和智能化
年国家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到年将水产养殖机械化程度提高到50%的目标。海参产业将在饵料投放、环境监控、水质改良、底质改造、采捕方式等方面实现机械化和智能化,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生物菌等技术将不断应用于海参育苗养殖产业,这些技术将有效防控海参养殖中的各种风险,提升海参产量。未来,海参池塘养殖亩产将普遍达到公斤以上,深海底播亩产将超过60公斤。
4.生产标准化和加工环保化
在国民对食品质量安全高度
5.加工环节将更加注重营养保留
随着海参消费人群越来越年轻化,普及范围越来越广,未来速发海参、非水发即食海参、调味海参等将成为消费主流,更便捷、更营养、更美味、更健康成为海参加工的主要目标,更多的先进杀菌、保鲜、调味、生物提取等技术应用于海参领域,海参更多营养成分将被认识和挖掘,营养保留度高,吃起来方便,口味年轻化、潮流化的新型产品将获得新消费者的青睐。
6.以全程追溯为手段的营销成为主流
海参作为高价值的滋补品,消费者关心的是产地溯源和养殖、加工的安全性。随着5G和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海参从苗种到养殖、采捕、加工、市场全过程可视性追溯成为可能。消费者“所见即所得”,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将无路可走。
7.企业发展全产业链模式
构建从海参苗种繁育到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海参企业进行“全产业链”发展,有利于实现对海参苗种繁育、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严格把控,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提高产品质量,也有利于破解监管难的问题。
8.产业集群化发展
海参产业相关企业集聚的意义不只是企业单纯的物理集聚,更是行业资源、专业人才、科技创新、市场机遇的深入融合,对于扩大区域产业的规模,增强集聚体自身的竞争能力,促进产业市场经济繁荣有深远意义。新时代背景下,海参市场想要越做越大,就迫切需要配备完善的农海产品流通平台、海参供应链创孵平台来进行开拓、规范和引导。
七、智能时代的海参产业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海参产业将进入一个发展的新时代,区块链、5G远程监控、智慧海洋等将让参从苗种到养殖、采捕、加工全过程可视性追溯成为可能,进而将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经营理念乃至新的产业形态。
(一)区块链溯源技术
区块链技术通过分布式记账技术和不可篡改的数据库,可以保证所有流通的数据和信息都是真实可信的,确保海参从育苗到生长到销售的整个环节都是透明、可追溯的。让消费者打消对海参来源、养殖方式、加工手段等方面的疑惑。劣质海参产品将没有以次从好的可能,优质的海参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以此倒逼整个行业的产业链条从最先开始就规范养殖,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二)智慧养殖监控直播
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就是由养殖区域的监控摄像机、在线水质监测等智能终端采集水质参数、视频等信息,通过中控室服务器将信息发送至用户手机、个人电脑等智能终端。养殖企业用户通过终端观看视频及水质参数,根据养殖需要发送增氧、投饵等控制指令到中控室,由中控室发送指令传给布置在养殖区的设备,实现远程智能控制。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海参加工车间架设的24小时不间断的直播摄像头,将“育种、育苗、养殖、加工”各阶段生产画面和信息通过直播展现给消费者。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
(三)智慧海洋数字化建设
以智慧海洋为引领,提升现代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产业水平,促进海参等海水养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在这方面,山东省走在了前列。根据公开报道,威海、烟台、青岛等地都进行了智慧海洋方面的尝试。
1.山东威海小石岛实现海底远程监控
年11月,山东威海市小石岛刺参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投入运行海底远程监控系统,在海底布放水下摄像机,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时传输信息。保护区管理机构可以随时查看相关实时视频信息。该系统与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资源联动和数据共享。通过海底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刺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的实时监视,对刺参、鱼类等的生活状态以及海底藻场的生态环境状况也一目了然,海底远程监控系统与岸基视频监控、海洋环境在线监测浮标系统相互结合,构筑起了对刺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全方位、立体式的监测网络,最大程度地方便了对刺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管理。
2.青岛智慧海洋管理实现“一张图”看数据
年,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建立西海岸新区海洋综合管理平台,实现近岸海域24小时无死角视频监控,该平台实现了“一张图”看数据,“一张图”决策分析和指挥调度,初步实现了近岸海域可视、可探测,具备海上越界分析报警、渔船图像智能分类识别、渔船违规行为分析报警等智能化功能,在全国首开先河。
未来,青岛将全力推进智慧海洋建设,进一步提升海洋数据共享率,初步建成海洋生态监测网络。到年,涉海数据共享率达80%,形成以“采集、传输、挖掘、应用、共享”为主线的海洋大数据信息链。
3.烟台推进智慧海洋平台建设
年,烟台市全面推进智慧海洋平台建设,加快搭建烟台市智慧海洋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海洋经济一张图”。提升海洋综合减灾能力,加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精准海洋预报信息发布,开展敏感海域海洋生态基础监测和赤潮、绿潮等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监测。打造世界海参产业城,提升烟台名优海产品影响力、市场占有率。
来源:大连云客户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