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食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食补和食疗的区别
TUhjnbcbe - 2022/11/6 17:56:00

中国饮食历来有“医食同源”之说。饮食用于养生和疗疾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历代受到人们的重视。古往今来,许多造诣精深的中医学家,对食补和食疗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有关医食结合的典籍和专著很多。

几千年来,中医中药和烹调饮膳互相渗透,食中有药,药中有食,彼此影响,健身益寿的膳补食疗成为传统烹调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摄食有补养身体和治疗疾病的双重目的。关于养身,《*帝内经》有精辟的阐述:“五味入口,存入肠胃。味有所存,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存,神(指人的生命)乃自生。”了健康长寿,《*帝内经》还提出了平衡膳食的“养益充助”学说,即“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意思是说,人的肌体主要靠五谷杂粮养育,还需要鱼肉禽蛋增加营养,用蔬菜补充消耗,瓜果助其不足。关于“食”与“医”的相互关系,《*帝内经》也说得十分透彻:  “五谷、五畜、五菜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治病,则谓之药。”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所著《千金方》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者,不足以生存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序论》还说到“夫为医者,当须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太平圣惠方》进一步阐述道:“夫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清脾养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上工矣!”上述中药理论,说明了两个道理:一是人能健康地活着(安身),有赖于食物,因此要知“食宜”;二是医病者要先以食治疗,不行时才用药。有病者,需食疗在先,食药在后。有些膳食本身能用于治病,称之为“药膳”。所谓“食疗”,就是选用既可食用,又可药用的动植物原料,烹成菜饭羹汤,用于治病。这些理论不断发展,便成了中医治病的一种手段-食物进补和饮食疗法。

食补与食疗,又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提倡辩证施治。历代名医总结出脏腑经络学说,在药物学方面,强调君、臣、佐、伎,七情和合与四气五味,并用“阴阳五行观”解释食饮与健康,食方与疾病的关系,还把许多食品列入药物,使之医食结合。明白了“医食同源”的血缘关系,人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药材可以入馔,就容易懂得为什么民间会有那么多的食方能够治病,帝王饮膳为什么那样重视食补和食疗,古代食书和医籍的结合为什么如此完美了。

如古代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用桔皮治疗脚气病,用海藻治疗甲状腺肿,用新鲜水果治疗坏血症,用菠菜治疗贫血症等,都是医食结合的有效例证。我国各地均有千百年流传下来的食补与食疗菜谱。在中菜里面,羊馔、鱼脍、鸡汤、奶食、葱蒜、芹菜、豆品、果羹的药效都比较明显,因而用它们制成了许多食疗方剂,用以治病。

此外,还将既可入馔又能入药的原料与米同煮成粥,作为食疗,如赤小豆粥利小便,消水肿脚气,辟邪疠;绿豆粥解热*,止烦渴;薏仁米粥除湿热,利肠胃;苋实粉粥固精气,明耳目,栗子粥补肾气、益腰脚;莲子粉粥健脾胃,止泄痢;百合粉,粥润肺调中;马齿苋粥治痹消肿;荠菜粥明目利肝;竹叶汤粥止渴清心酸枣仁粥治烦热、益胆气;羊肾粥、鹿肾粥补肾虚诸疾等等。这些取材便。利、简单易行、疗效显著、安全无*、价格低廉的食疗单方,民间至今份广为应用,在除害灭病方面确实起了不小的作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食补和食疗的区别